天天快看点丨《三国志》中真实的袁绍怎么样,历史中真实的袁绍评价

来源: 互联网 2023-05-04 09:33:19

袁绍原本是汉末最有机会统一的诸侯,但最终输给了曹操,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。袁绍出身名门,拥有“四世三公”他手下的人才和军力都在曹操之上,为什么最终还是会大败呢?事实上,袁绍输在了自己的善良上。在《演义》中,人们认可刘备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主角,而袁绍总是做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。事实上,真正的袁绍在历史上并非如此,他可能是乱世中最多的“冤”一个诸侯。

三国有这样一个诸侯,占据青、冀、幽、四州。然而,罗贯中的《十胜十败论》把郭嘉推上了圣坛,把袁绍打进了大家“败家子”的行列。我们不禁怀疑,统治河北的英雄袁绍确实如此不堪,那为什么连郭嘉、于迅都投效了他。“志大智小,色彩犀利胆小,忌克少威,兵多分画不明,傲慢政令不一”,曹操的话自古以来就成了人们对袁绍的主要理解,但曹操作为胜利者的领袖,他的话真的完全可信吗?那《三国志》中真正的袁绍怎么样?

事实上,袁绍能崛起得这么快,从来没有《三国演义》那么简单的得益于“四世三公”袁绍出生时最大的优势就是爱人。说句不客气的话,东汉末期出生的好人并不少。比如杨修出生的时候就不低了。袁绍为什么能一呼百应,占据四州?光是出生好,别人就会跟着你,太天真了。


(资料图片)

郭嘉对袁绍的完整评价如下:“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,却不知道用工的机会。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。袁绍对民夷有恩”。《十胜十败论》是从郭嘉的前半部分演变而来的。大家要注意,郭嘉在否认袁绍人格缺陷的同时,肯定了袁绍对平民的优待。事实上,袁绍是东汉末期军伐中最受尊敬的人之一。他的政策非常宽广,这就是为什么他很快就能被渤海的一个县占据四州。袁绍死后,河北人哭了。

也许有朋友会质疑,刘备不是最善良的诸侯吗?这不能仅仅从《三国演义》来看,罗贯中书中的刘备就是男主,怎么可能不是道德标杆。我们应该从《三国志》和名人评价中寻找线索。于迅这样评价袁绍:“绍,步衣之雄,能聚人却不能用”。荀攸也有点评:“介以厚道得众心”。荀氏这对最好的叔侄,对袁绍尊重群众非常认同,“步衣之雄”、“众心”,这是对袁绍民心的最好肯定。

那么刘备是什么样的呢?周瑜:“刘备以枭雄的姿态”。贾诩:“刘备雄才”。吕布:“是儿子最别有用心的”。事实上,《三国志》中的刘备不仅是一个只会哭鼻涕的仁爱人,反而是一个枭雄。你可以发现,无论刘备衰落到什么程度,总有人选择接受他。怎么了

这和刘备的路线是一样的。与袁绍对平民路经的尊重不同,刘备更受名门望族和豪强的欢迎。这是有原因的:一是刘备汉族宗族,学习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吸引世家的做法,各地士族接受效果明显;第二,刘备没有稳定的领土,尊重平民完成利润,时间成本太高;第三,在东汉末期的门阀制度下,士族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远胜于没有组织的平民。

刘表死后,十几万人跟着刘备下江陵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具体分析一下《三国志》,这就像是一个三国志,这就像是一个三国志。“马氏五常”同样属于刘备的荆襄名门,组织群众。这个家庭的影响可见一斑。刘备的善良是建立在笼络名门的基础上的,对平民的关爱远不如袁绍。

《三国志》包含了袁绍起家的始末记述,这一过程远不如《三国演义》直接占据青冀幽并的风景。尽管袁绍出生了“四世三公”袁家,但东汉末期这种人生经历不是一千,也有八百吧?为了出名,袁绍遇到了许游、陈蕃等许多人。“亡命之徒”。不是“党人”,反对太监的名人吓坏了司徒的堂叔,骂袁绍要害袁家灭族。因此,将军何进选择名门徒弟中的袁绍作为合作伙伴,不是凭空的重视,而是对袁绍长期反对太监行为的认可。赵忠非常害怕他:“袁本初坐作声价,易养死士,不知道这里终究想要什么?”?

袁绍兴以灭口的危险试图出来,东汉末期,“三公”官职可以买到,袁绍怎么能靠这个出生就占据四州?董卓后来也发表了评论:“但是杀了二袁儿,天下自服就够了”。

正是这种长期反对权倾朝野的太监积累下的声誉,冀州牧韩福才能顺从地放弃自己的位置。如果像罗贯中所说的那样,只有一句话“我原本是袁氏故官”你可以得到冀州,那个世界还是刘的世界,张开嘴不久中兴汉室。割据一方的诸侯,没有闲人,世界也没有人只靠出生赢得世界。

攻占冀州后,袁绍也一度面临被公孙赞、南有袁术的困境。袁术没有像罗贯中所做的那样,逃离南阳直奔淮南,去淮南之前,他先去了陈留一带的黄河南岸。兄弟之间也不手软,袁术和公孙酐结为联盟,一起打袁绍。公孙赞部将田楷推荐为青州刺史,即同盟后袁术发出的田楷。“善意”,刘备也是这次青州之旅后救徐州的,开始了解公孙赞的势力,正式单独。

袁绍也在这个时候,与曹操有了联系,袁绍击败了公孙赞,占领了幽州。曹操赶走了袁术,占领了以陈留为核心的中原地区。这也是他们在官渡之战中感受到过去友谊的真正原因。

然而,成功的创业领袖袁绍在运营管理上确实有很多疏漏。他首先选择了对付幽州的公孙赞和河北的“黑山贼”张燕,忽略了“以诸侯命令天子”曹操阵营,为自己养下心腹大患。可以说,袁绍的战略选择是完全错误的。

袁绍清理完这些阵营后,陈留曹操已经占据了中原的一半以上,缺少的只是时间的积累。因此,我不认为田峰对袁绍的休养策略有利于河北势力,这与养贼的自尊没有什么不同。与曹操相比,袁绍更需要把握时差。田峰的策略是出生谋臣的谨慎考虑。如果换成郭嘉,可能已经说袁绍和曹操开战了。

但与曹操相比,河北领袖袁绍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值一提。袁绍优势很大,输掉了官渡之战,在曹魏胜利者的笔伐下,成为历代人鄙视的对象。但这位曾经能吸引郭嘉、于迅投效的河北雄主,其实除了缺乏军事指挥能力外,还有很多独特之处。就尊重人民、冒险抵抗太监、培养人气而言,袁绍是绝对的“运营大师”。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